曹沖稱象的故事——衡器人是怎么思考這故事的。
曹沖稱象,稱重歷史上,是很有名的一件事情,并且小學,我們都學習過這個故事。距今1700多年的三國時期,計量工具簡單,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量程的秤,所以,在當時,曹沖的方法是很聰明的。
在現代社會,稱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一頭大象小的3~5噸,大的大象也6~7噸左右,一臺簡單的電子地磅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它的重量稱出來了,就算一兩百噸的龐然大物我們都可以計量出來。
但是:曹沖稱象的這種稱重方式,在當今社會任然還是存在的,它有一個更加專業的名稱“水尺計重”, 水尺計重的原理其實就是古代曹沖稱象的稱重原理。 目前,水尺計重是國際上各大港口普遍采取的一種用于散裝物料的計重方法,并以此結果作為辦理進出口商品交接、結算、計費、通關、計稅、
索賠、仲裁的憑證。但要保證水尺計重的計量準確性并不容易。
水尺計重工作原理:通過在裝(卸)船前和裝(卸)船后分別測定前后兩次船舶的吃水線,并測定前后兩次的船用淡水、壓艙水及燃油的貯存量或消耗量,同時前后兩次測定船邊港水密度計算出船舶載運貨物的重量。其實就是曹沖稱象的稱重原理嘛。
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千年前的稱重方式居然還沿用至今,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了。